海螺水泥跨界打造“双碳”项目
来源:环球网     时间:2023-03-22 17:39:40


【资料图】

水泥与番茄,看似毫不相关。然而,在安徽海螺集团白马山水泥厂,一条输送二氧化碳的管道让它们有了无法分割的联系,并且结出了“累累硕果”。

在智能温控室进口处,一排排无土栽培的番茄藤蔓,沿着牵引线一直向上攀爬,高约两三米,直冲棚顶。藤上挂满了一串串红绿相间的番茄,在阳光照耀下晶莹剔透。摘下一颗放进嘴里,皮薄肉厚、颗粒饱满、酸甜可口。

占地5亩的半封闭式的玻璃温室内,遍布传感器和控制器,实时记录植株的生长数据,还能智能化调控温、光、水、气、肥,大番茄、小番茄在这里舒适“成长”。

温控室内,一根根半径10厘米左右的空心白色管子不断有风从管子尽头和侧边的圆孔吹出。管子内吹出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等成分,当白天光照较强时,向空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会增多,满足光合作用需要。管子里的“气肥”正是水泥厂通过水泥窑烟气捕集纯化,把排放出的烟气再利用产生的。实现了气肥的‘自产自销’!

水泥行业是碳排放大户之一,约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5%。由于水泥窑烟气量大、成分复杂、二氧化碳浓度含量低,收集并处理生产中的二氧化碳一直是个难题。突破技术难关是关键。2016年2月,海螺集团确立水泥窑烟气捕集纯化项目,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终于研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及装备。2017年10月,白马山水泥厂5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示范项目建设成功。

在白马山水泥厂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上,水泥窑烟气被送入脱硫水洗塔底部,去除杂质后依次进入吸收塔、解析塔……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纯度为99.9%以上的工业级和纯度为99.99%以上的食品级二氧化碳液体“新鲜出炉”。

种植番茄的智能温控室,就是运用处理后的食品级二氧化碳作为植物气肥,使温室内植物生长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最佳,充分提高了作物产量,实现资源再利用。

长期以来,海螺集团已经与10多所高校有过合作,完成了多项自主创新项目。除了种植番茄,海螺集团正在筹备将捕集纯化的二氧化碳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燃料或化学品。

据了解,安徽海螺集团三碳(安徽)科技研究院已经联合南开大学开展了“二氧化碳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将二氧化碳还原制备为“合成气”作为水泥窑烧制替代燃料;还自主进行了“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催化合成甲醇及催化剂设计研究”项目研究,未来将形成具有水泥工业特色的二氧化碳制甲醇技术。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